​​​神农店 0731-22233555

栗雨店 0731-28821919

【本草】你体虚了吗?快让草本界的高个子来帮忙
来源:湖南中医 | 作者:pro0ce2c3 | 发布时间: 2017-08-27 | 437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关于黄芪的来历,民间有个古老的传说。相传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,姓戴名糁,善针灸,为人厚道,待人谦和,一生乐于助人,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。老人形瘦,面色淡黄,人谓之“黄耆”,以示尊敬,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。老人去世后,人们为纪念他,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“黄芪”。
黄芪的身姿
【本草】你体虚了吗?快让草本界的高个子来帮忙
       草本植物里,黄芪的身姿实在特别,看一眼再不会忘记。
       五六月,在华北、东北、西北、内蒙古的山坡处处可见。高大的草本,近两米的身材,既不魁梧也不臃肿。棕黄色的主枝直立向上,丰硕秀美。小小的叶片排队一样整齐地站在细细的枝条上,叶片两面有白色细细的绒毛,像羽毛一样飘逸。金黄色的花骨朵一串串挂在叶子旁边,花瓣大而低垂,像古代王孙公子金色的环珮。微风吹来,看它羽臂轻摇,环珮摆动,俨然一位风度翩翩、倜傥风流的贵族公子正缓缓从原野上走来。
       黄芪的根更是特别。一年一年,深深扎入泥土,无限伸展,盘根错节,三年竟可达二米多长。晾干、切开,黄芪片像一朵朵盛开的黄色菊花的花心,全是甘甜怡人的笑容。因为色黄,因为个高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“耆,长也,黄耆色黄,为补药之长,故名。今俗通做黄芪。”因为黄色是皇族的象征,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黄芪,古代也称作黄耆,王孙。

黄芪的来历
【本草】你体虚了吗?快让草本界的高个子来帮忙
       关于黄芪的来历,民间有个古老的传说。相传有一位善良的老中医,姓戴名糁,善针灸,为人厚道,待人谦和,一生乐于助人,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。老人形瘦,面色淡黄,人谓之“黄耆”,以示尊敬,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。老人去世后,人们为纪念他,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“黄芪”。

黄芪的传说
       在历史上,关于黄芪的典故和传说更是数不胜数。
苏轼篇
       当年苏轼大病初愈,三十九岁谪居密州,常喝黄芪粥,写下千古名篇咏黄芪。当时他“斋居卧病禁烟前,辜负名花已一年”,故用“黄芪煮粥荐春盘”。黄芪粥成了他病后补养虚弱身体强有力的支柱。
白居易篇
       白居易也把黄芪当作必不可少的日常食物之一,作诗曰:“香火多相对,荤腥久不尝。黄芪数匙粥,赤箭一瓯汤。”
王维篇
       王维在送别友人时依依难舍,不禁潸然泪下,叹道:“春草明年绿,王孙归不归?”
胡适篇
       胡适先生的一生,也和黄芪结下了不解之缘。1920年秋仲安先生为其看诊,以黄芪为主药医好了他的病。时隔不久,胡适先生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,肿到肚腹以上,两眼都不能睁开,众医束手。陆仲安先生又重用黄芪等药,治好了水肿。中年以后,胡适渐感身体疲惫,力不从心,便常用黄芪红枣泡水饮用,特别是在讲课之前,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,以致精力倍增,讲起话来声如洪钟。胡适把这个诀窍告诉了朋友,也使他们受益匪浅。
×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