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意时淡然,失意时坦然
来源:汉方国药
|
作者:pro0ce2c3
|
发布时间: 2827天前
|
4115 次浏览
|
分享到:
人这一辈子,欢喜过、挫败过、高峰过、低谷过,面对这纷纷扰扰的世界,我们虽无法完全掌控未来的走向,却可以选择一个待人看事的正确态度。
人这一辈子,
欢喜过、挫败过、高峰过、低谷过,
面对这纷纷扰扰的世界,
我们虽无法完全掌控未来的走向,
却可以选择一个待人看事的正确态度。
明朝学者崔铣的《听松堂语镜》中有著名的修身养性的“六然训”。他认为人生在世要做到“六然”——自处超然、处人蔼然、有事斩然、无事澄然、得意淡然、失意泰然。 其实,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“六然训”。这“六然”若能贯通其中之一二,思想就达到很高的境界了,这样的人不但能生活得很好,而且能够担当大任。
自处超然,是心境
一人独处,要有“宁静而致远”的心态,要有“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”的意境。 扫事境之尘扰,忘心境之芥蒂。在闲寂之时,要耐得寂寞,排遣孤独,心平气和地干自己想干的事,不浮躁,不敷衍,把时光打发得充实有趣,不让空虚无聊占据心田。自处之时,最需“慎独”精神。
处人蔼然,是气量
蔼然,就是和蔼。对人和蔼可亲,诚恳、谦和、宽容,使人有亲近之感。既听正言,亦纳逆语。而与人相处则需诚恳平和,使人有亲近感。宽容为怀,气量如海,严于律己,宽于待人。 《菜根谭》中有言:“忠恕待人,养德远害。”而对此作者洪英明提出了三点蔼然待人之道:不责人小过,不发人阴私,不念人旧恶。
有事斩然,是智慧
有事斩然则讲求的是人应善于抓机遇,当断则断,不拖泥带水,敢于一锤定音。 当事物繁杂,心烦意乱之时,不能自乱阵脚,既要深思熟虑,又不可优柔寡断,既要有条不紊,又不能过于瞻前顾后,应有:“诸葛一生唯谨慎,吕端大事不糊涂。”的智慧。
无事澄然,是洒脱
“澄”一单字形容的是水静而清,也寓意最为洒脱之人的内心应如一汪清泉,澄澈而无大波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