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重保健抗衰老
名老中医养生的着眼点,主要集中在抗衰老与中老年养生 保健的问题上,这可能与名老中医群体本身的年龄相关。根据 课题信息采集模板提供的80名名老中医开始注重养生时间的 统计,平均年龄为47岁。按照中医“人年四十,阴气自半”及古俗 “五十为老”的说法,名老中医普遍在中年或老年初期就开始 注重养生,许多名老中医都十分重视张景岳关于“人于中年左 右,当大为修理一番,则再振根基,尚余强半”的观点,对衰老 的对抗与超越是名老中医人生计划中较早预设的问题。因而, 名老中医不仅对衰老的理论认知有所突破,有所发展,而且在 延缓衰老,寻找抗衰老的途径与机理,保持体力精力的旺盛方 面能密切关注,并拿出许多具体的方法方案来。如林世炘先生 根据多年的验证经验,创拟了清滋肝肾、调和血脉的“安老四 方”[8]。一为“乌芝汤”,养肾固阴,平肝熄风,用于治疗肝肾不 足,上盛下虚.眩晕耳鸣.失眠多梦等证,药用制首乌、黑芝麻、 桑椹、小黑豆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白菊花、夏枯草等;二为“丹柏 汤”,益肾宁心,和营通络,用于治疗头晕目眩、胸痹心悸、腰脚 少力、四肢麻木等证,药用牡丹皮、紫丹参、侧柏叶、生地黄、 地骨皮、炙桑皮、陈皮、茜草、炒槐米等;三为“壮志汤”,强健筋骨,滋肾益髓,用于治精髓不足,溲涩便秘,腰酸膝冷,行步 少力等征,药用桑寄生、杜仲、怀牛膝、山茱萸、菟丝子、五味 子、怀山药、肉苁蓉、沙苑蒺藜等;四为“轻健汤”,清利痰湿. 醒脾化浊,适用于体丰面白、嗜食肥甘、舌淡苔腻,脉象濡缓之 人,药用法半夏、陈皮、茯苓皮、炙甘草、炒薏苡仁、焦楂肉、佩 兰草、藿香、茵陈蒿、泽泻、六曲等。据统计,在信息模板收集的 养生药方中,延年健体方有70多首,而文献数据库中的延年方 多达300多首。这些药方,有的是多人推崇,有的是个人长期服 用,是中医抗衰老重要成果,是名老中医抗衰老的智慧结晶, 值得珍视和进一步整理研究。
注重养生防疾病
“治未病”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,也是名老中医养生 保健的核心内容和普遍的价值追求。本课题研究发现,围绕中 医治未病的问题,许多名老中医就健康、亚健康、疾病的认知以 及对正气、邪气的理解,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。有关治未病 的理论认识、临床指导意义和养生学价值,形成了非常丰富的理 论成果。不仅丰富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宝库,也为进一步探求中 医治未病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提供了技术基础和工具方便。如邢 月朋以“治未病”指导个人的养生,主张未病要先防,平时非常 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,除每年定期体检外,只要身体稍有不适 便及时检查,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理。正是在这种谨小慎微的观念指导下,随时调理,邢老身体一直保持健康。特别需要指出 的是,研究中涉及的139名主要研究对象,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 岁,最高的已经达到103岁,他们的长寿事实,本身就说明了中医 养生治未病的效果和成就,足以为世人学习,是养生保健长寿 延年的楷模。同时,也说明推广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,对于促进 社会发展,建设和谐健康中国,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