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​​神农店 0731-22233555

栗雨店 0731-28821919

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的共同特点
来源: | 作者:pro0ce2c3 | 发布时间: 2228天前 | 584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有中医理论指导
 根据课题研究的材料显示,名老中医养生无论是在养生观 的形成,还是在养生方法的创获、养生经验的总结上,无处不闪 烁出中医理论智慧的光芒。名老中医的养生实践同他们的临床 诊疗活动一样,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理性行为。在养生观的 形成上,对生命的认知、对健康的理解、对衰老与疾病形成的追 究,均与中医的生命观、健康观、疾病观一脉相承,互为印证。 在方法的创造发明与操作应用上,一术一法、一招一式都可以找 到理论的依据或文献的支撑,加以诠释说明。讲导引功法,知道 气血通畅的道理;讲调息静坐,懂得经络运行的通道;讲食疗药
膳,明白谨和五味、药食同源的精神。没有半点玄虚与神秘,可以 按中医理论把道理说得淋漓透彻。在经验的总结与知识的提炼 上,同样合乎中医的理论范式,遵守中医的理论诠释通则,实事 求是,客观准确,而不是神乎其神,欺世惑人。根据名老中医养 生文献数据库检索,在名老中医发表的724篇养生文章中明确 标有书名号的引书多达3 409处。其中,直接引用中医书2 518处, 涉及中医古籍302种。而引用《黄帝内经》就有1 412处,涉及《素 问》的篇章有47篇、《灵枢》的篇章有34篇。由此可见,名老中医 养生有着直接的中医理论指导和明确的文献依据。 
有临床实践依据 
名老中医养生方法的来源,无外5个途径:一为古籍文献记 载;二为世代家传;三为民间方法收集;四为临床诊疗总结;五 为个人体悟创造。但是,从本课题收集的研究资料证实,无论 是哪种途径获得的方法,名老中医都能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加 以验证、调整、修正,直至适合于个人并认为是达到了完美的程
度,因而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修炼。也就是说,名老中医养生 总是与临床诊疗联系在一起。有许多方法和经验甚至是直接来 源于临床实践的。如吕仁和的糖尿病保健操,就是吕教授在长期 的糖尿病诊疗研究中,根据糖尿病的各期特点创编的一套针对 性很强的保健体操,对于糖尿病的病程控制和并发症预防有着 明显的效果[1]。又如曹月英大夫的护肝食疗方 [2],是“经过大量 的临床实践,摸索出一些比较有效的保肝护肝食疗方,既能适 当地补充糖、脂肪、蛋白质、维生素、微量元素,又可以增强机体 免疫调节功能。因此,保肝护肝食疗方,是辅助治疗各型慢性肝 病的有效方法”。同样,李佩文大夫针对癌症患者的饮食特点创 制的一些食疗方,也是以长期的临床实践为依据的[3]。因此,本 课题研究所挖掘、整理的名老中医的每一个养生方法,都可能 是历经几十年的体悟和心得总结,都是经过大量、长期的临床 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法,是难能可贵的经验之方。尤其是来自那 些年高寿长的独家经验,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智慧财富
×
×